加夫蛤

Gafrarium pectinatum   Linnaeus
   

  362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贝壳长卵圆形,较扁平,壳质坚实。壳顶小、平、不突出、位于背缘前方1/3处。由壳顶往前方斜、往后方平直、至背后缘再往下斜伸。前端圆,腹缘略平,后端略呈截状。壳面土黄色、黄褐色并布有紫色斑点,同心生长纹很细、不甚明显。有明显的放射肋、与生长纹交叉形成念珠状结节。这些放射状的结节在贝壳前部排列密,在近中部较稀疏,而在壳后部则全部形成斜向排列。小月面长卵圆形,上半段为棕褐色、下半段浅棕色、具斑点;楯面狭长、中凹;韧带黄褐色,缩入壳内,其长度约为楯面长度的1/3。
壳内面白色,在壳后区常染深紫色。铰合部小,左壳前侧齿很大,突出壳面高,前主齿较小,中央主齿大,由壳顶斜向后方,后主齿斜长;右壳两枚前侧齿较小,当中有深且长的齿窝,前主齿很小,中央主齿粗壮,后主齿很长、斜行排列。前、后闭壳肌痕、外套痕均不甚清楚,外套窦极浅。贝壳内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对应的齿状突起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35 27 15 (海南三亚)
33 25 16 (海南新村)
32.5 24 13.5 (海南排港)

大小
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35 27 15 (海南三亚)
33 25 16 (海南新村)
32.5 24 13.5 (海南排港)

生物学

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是印度西太平洋区广为分布的热带种。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20m深的砂质海底,肉供食用。日本纪伊半岛以南至琉球群岛;我国台湾和海南;越南,泰国湾,菲律宾 (Calatagan,Batangas),印度尼西亚(摩鹿加群岛、帝汶岛),新喀里多尼岛,埃利斯群岛,斐济(维堤岛),红海,波斯湾,安达曼,马达加斯加至南非的那塔尔,伊丽莎白港等地。


生境信息

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是印度西太平洋区广为分布的热带种。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20m深的砂质海底,肉供食用。

海拔范围

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20m深的砂质海底,肉供食用。

国外分布

日本纪伊半岛以南至琉球群岛;越南,泰国湾,菲律宾 (Calatagan,Batangas),印度尼西亚(摩鹿加群岛、帝汶岛),新喀里多尼岛,埃利斯群岛,斐济(维堤岛),红海,波斯湾,安达曼,马达加斯加至南非的那塔尔,伊丽莎白港等地。